解放军医药杂志
主办单位: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国际刊号:2095-140X
国内刊号:13-1406/R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31847 人次
 
    本刊论文
77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及用药分析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合理用药;用药分析


  中图分类号:R9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5-0095-02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1]。本文对本院2006~2009年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77例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对本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间,门诊及病房收集上报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77例,按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类别以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类型进行统计分析。


  1.2 方法 将不良反应强度分级:重度:致命或有生命威胁,需立即停药或紧急处理;中度:被迫撤药作特殊处理,对康复已产生直接影响;轻度:无须特殊处理,对康复无特殊影响。


  2 病例分析结果


  2.1 患者基本情况及ADR发生率 77例发生ADR的患者中,男37例(48.10%),女40例(51.90%),男女发生ADR的比例约为1∶1.08。各年龄组的ADR发生率不同,其年龄分布为0~6岁16例(20.78%),7~15岁4例(5.19%),17~65岁44例(57.11%),>65岁13例(16.89%)。


  2.2 不良反应涉及药品种类及例数 77例不良反应中,单一用药41例(53.25%),联合用药36例(46.75%),联合用药可增加ADR的发生率。引起ADR的药物共计48个抗菌药物品种,其中中药制剂20种,其余均为西药制剂;口服药品9种。经分析表明,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占首位,[48例(62.34%)],其次为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20例(25.97%)]。


  2.3 不良反应分类及临床表现 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较多,以皮肤系统的各种皮疹最多,病例45例,占58.44%,提示皮疹是临床最常见的ADR;消化系统病例12例,占15.58%,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等;神经系统3例,占3.90%,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烦躁等;心脑血管系统4例,占5.20%,临床表现为胸闷,心悸,血压上升,浮肿等;全身性损害严重不良反应4例,占总数的5.2%。其中过敏性休克3例,表现为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甚至消失,意识散失;晕厥1例,表现为意识散失;经治疗全部恢复正常;内分泌系统3例,占3.90%,临床表现为低血糖引起心悸,乏力,出汗;热源样反应4例占5.20%,临床表现为寒颤,发热,发抖;肾损害1例,表现为蛋白尿;视力损害1例,表现为视力模糊。结果见表1。


  2.4 中药注射剂涉及的主要品种 细辛脑针4例;炎琥宁针4例;清开灵针3例;茵栀黄针2例;冠心宁针2例;红花针2例;参芎针2例;银杏达莫针2例;不良反应主要是过敏反应,热源样反应等。


  3 讨论


  本组不良反应报告中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占首位 主要是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大量应用,使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多。头孢噻肟钠针反应7例,有6例的用量是6 g,1天1次,其中包括1例过敏性休克的严重不良反应,出现了突然晕倒,血压丧失,说明了临床在使用该药物时剂量过大容易引起不良反应,该药静脉注射的半衰期为0.84~1.25 h,常用剂量为1日2~6 g,分2~3次给药[2],1次给药6 g剂量过大,存在一定不合理性,应分2~3次给药;洛美沙星针引起低血糖样反应3例,表现为手脚发软,冒汗,心慌,无力,喝糖水后症状缓解,喹诺酮类药物引起血糖异常应加强监测;阿昔洛韦针引起肾功能损害1例,用量是0.75 g 1天1次,表现为蛋白尿(++),提示临床医生在使用此药物时应给予合适的剂量缓慢输注,与有关报道相符[3]。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和滥用,一方面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另一方面也增加了ADR和药害事件的发生[4]。所以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从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来看,以皮肤过敏反应最多 这可能与两个原因有关:一是皮肤反应的临床表现易于观察和诊断,且不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二是药疹是变态反应所致,目前临床上的一些常用药物,如抗感染药、解热镇痛药、抗癫痫药等,其抗原性较强,最易引起该类反应。尽管皮肤过敏反应发生率较高,但是病情较轻,一般予以停药或治疗症状即消失。


  本次调查中,联合用药占46.75%。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可能产生协同作用,也可能产生拮抗作用,甚至引发ADR,对患者造成损害。临床联合用药现象比较普遍,但潜伏巨大安全隐患。ADR的发生率常随着联合用药种类的增加而增高,当联合用药超过4种时,ADR的发生率呈直线上升[5],提醒临床医师给患者开处方时,要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由于中药成分比较复杂,其所含蛋白质或生物大分子作为过敏原导致过敏反应发生[6],药理作用广泛、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指标不够完善等原因,产品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较为普遍。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及用量,还应注意配伍禁忌、滴注速度、避光情况等。


  对77例ADR的用药途径进行分析,静脉滴注用药68例,占88.31%,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途径,说明静脉用药比非静脉用药更易引发ADR,但也有可能静脉用药是在医院内进行,便于医务人员观察。应加强注射剂的使用管理,能口服用药的尽量不要注射用药,能肌肉注射的尽量不要静脉滴注。


  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病例13例,占16.89%,老年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器官功能的退化,药物代谢速度慢、血中血浆蛋白含量降低,加之高血压心脏病、感染等疾病的长期用药,此年龄段ADR发生率明显增高,所以对老年患者用药应加强监测,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思海。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缺陷多[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2):30~31.


  [2]张象麟,张培培,赖琪,等,药物临床信息参考[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105~106.


  [3]孙定人,齐平,靳颖华。药物不良反应[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30.


  [4]曹文庄,张晓丹。从药品注册的实践谈合理使用抗菌药的重要意义[J]。中国药学杂志,2004,39(11):801~803.


  [5]毛叶萌,刘建安,葛秀琴。上海大华门急诊药物不良反应[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4,4(2):170~172.


  [6]梁建成,黄义昆,张三平,等。161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医学文选,2005,24(2):48~49.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解放军医药杂志》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解放军医药杂志》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